中原车展维权事件:

2013年中原国际车展,维权车主拉横幅在雪弗兰展台外维权。
郑州车展维权事件:

2010年郑州车展,大量比亚迪经销商来到车展外拉横幅维权。
哈尔滨车展维权事件:

2007年哈尔滨车展,一位丰田皇冠车主在丰田展位讨说法。

2011年哈尔滨车展,本田CRV车主将其贴满标语的问题车辆开到展馆外。
在国内市场上,大多数厂家对自身产品的缺陷讳莫如深,从矢口否认到对消费着维权行为的蛮横驱逐,利用法律的漏洞和空白,把消费者的权益被践踏得一文不值,此情此景实在让中国消费者很受伤。加上在车展维权影响力大,车主的维权诉求容易得到解决。因此,车展现场维权愈演愈烈。
车展现场维权,俨然成为了国内各大车展的“保留节目”。但此类问题在国外车展上却极少听闻或几乎没有,这不是国外的车展组织得好,也不是国外汽车拥有者更理性,而是国外汽车相关法律健全,责任部门高度重视,处罚力度步步紧逼,汽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反映出来,就会在强大的压力下受到车企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积极而及时的解决,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和合理主张在制度上有着很好的保障。欧美国家的汽车拥有者根本不会像中国汽车消费者这般遇到投诉无果,无处伸冤的境况。
车主的维权方式虽然略显过激,但在强势的厂家面前,却是唯一有希望引起舆论关注的行为,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折射的更是弱势群体在面对强势厂商时的无奈,反映了部分厂商在对待用户时的“冷血”态度。
中国的车市能在世界格局里面有今天这样受人青睐的地位,中国消费者的支持是巨大的。是中国市场为国际汽车巨头贡献了巨额利润,毫不客气的说,是中国市场拯救了很多国外车企,让他们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下存活了下来,而中国,也越来越成为各大厂商利润的第一大市场。拿到了利益,就要担负起责任,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车企一方面花大价钱向消费者宣传其以人为本的造车理念,宣扬其优质的贴心服务,但另一方面,却又依靠公关媒体推脱产品质量缺陷,能掩盖的绝对不会召回。如此行径,其良知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