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推出的《七款百万级豪华SUV全面对比》广受好评,然而有许多网友反映这些车的价格都太贵了,对于大多数人都遥不可及,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决定推出这一期10万级自主SUV全面对比。

● 车型选择:
此次参与横评的8位选手分别是(按品牌拼音首字母排序):奔腾X80、比亚迪S6、传祺GS5、哈弗H6、全球鹰GX7、江淮瑞风S5、陆风X5和中华V5,选择这些车型的原因有四:
一、前期网友投票

观察仔细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奇瑞瑞虎和长安CS35的得票数已经超过了中华V5,为什么最后选择V5而没有选择前两位呢?原因就在于瑞虎和CS35的整体价位偏低,而且体型较小,与其它车型几乎不会形成竞争关系。
二、必须是手动挡
三、指导价格不超过13万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此次横评的传祺GS5和奔腾X80价位已经超过13万,那么为什么还选择这两款?请往下看。
四、选取车系中关注度最高的车型

如果指导价格和关注度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则以关注度优先。以奔腾X80为例,尽管2.0L手动豪华型的指导价已经超过13万,但关注度明显高于手动基本型,况且它的价格非常接近13万。
● 如何测试:
和上次百万级SUV横评有所不同的是,这个价位的SUV基本都是前驱车,所以也就不用谈及“越野”二字了,但通过性还是衡量几款车型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此次将分为静态篇(两次更新)、动态篇(两次更新)和保养篇三部分向大家展示这八款SUV的真正实力,其中静态篇包括钣金工艺、内饰用料、乘坐及储物空间等几大环节,动态篇包括舒适性、通过性以及驾乘感受等环节,最后的保养篇更是会将每款车的用车成本展现给大家,如此详细、精彩的内容你又怎能错过呢?
◆ 奔腾X80 2013款 2.0L 手动豪华型
指导价13.18万

在这些自主SUV当中,奔腾X80算是一个新面孔,它的侧面线条乍一看与英菲尼迪EX系列有些相似,尾窗的交叉镀铬饰条十分另类,配合银色的车顶行李架,一下子提升了整车的质感。前脸如果能够再增添一些运动元素的话,相信它的外形会更加出彩。奔腾X80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它的外形和内饰用料、做工都颇为讲究,在当今同价位SUV当中绝对称得上佼佼者。当然了,也有人因为自动挡车型超过15秒的0-100km/h加速成绩而对X80的动力产生严重质疑,那么手动版本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此次横评自然会给出答案。
◆ 比亚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手动尊贵型
指导价11.39万

关于比亚迪S6的外形,我想大家已经相当熟悉了。就连比亚迪内部人员也可以毫不忌讳的说,S6的外形大部分都借鉴了雷克萨斯RX系列的设计元素,另外它也是这次对比当中仅有的一款中型SUV(其他几款都是紧凑型SUV)。比亚迪S6称得上是自主SUV的前辈了,从静态方面来看,它的实力仍然不落后于其它对手,无论是空间、配置还是做工都有上佳表现。最值得夸奖的是,如今的S6相比当年刚刚上市的S6在装配工艺方面已经有了明显进步,这让我们对自主品牌的未来抱有更大期望。
◆ 广汽传祺GS5 2012款 2.0L 手动两驱周年限量版
指导价13.98万

从配置表来分析,这是一款2.0L 手动两驱周年限量版,它的价格在八款车中最高。这款车做工不错,主被动安全配置丰富,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能够带来不错的驾驶感受,只不过相比它的定价来看,传祺GS5理应做得更好。
◆ 哈弗H6 2013款 升级版 1.5T 手动两驱精英型
指导价11.58万

哈弗H6一直以来都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关注度也非常高,所以每当有新的自主SUV上市时,我们都会拿它来和哈弗H6比一比。整体来讲,哈弗H6表现均衡,而且品质让人放心。不得不承认,良好的口碑对于一款车的销量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本次来到编辑部的是一辆采用1.5T发动机的H6,那么它的动力表现和油耗是否比此前测试过的自然吸气车型更好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全球鹰GX7 2012款 2.0L 手动行政版
指导价11.19万

与哈弗H6一样,全球鹰GX7也是一位大家熟知的老朋友了,整车虽然没有什么亮点,但它是一款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车辆。想当初全球鹰GX7也是一款可以挑战同级标杆哈弗H6的车型,然而现在市场上的新车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GX7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江淮瑞风S5 2013款 1.8T 手动新锐版
指导价10.98万

这个级别当中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着实不多见,所以瑞风S5和接下来要介绍的陆风X5都可以算得上力量型选手了,强劲的动力自然也是它的最大卖点。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从这款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上都能够找到现代ix35的影子,对此部分人会感到反感,然而对于一个在SUV领域尚不太成熟的车企来说,这样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只是我们希望厂家在前期模仿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技术。
◆ 陆风X5 2013款 2.0T 手动创领版
指导价11.58万

陆风X5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是因为它有着2.0T发动机的强劲动力,而且后期还会匹配科技含量颇高的8AT变速箱,这样的动力组合在同价位是绝无仅有的。当然,陆风X5所表现出的光辉还不只是内在,它的外观设计也同样充满阳刚之气,肌肉线条十足。
◆ 中华V5 2012款 1.5T 手动两驱豪华型
指导价12.58万

我记得中华V5刚刚上市的时候,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那个亮闪闪的中控面板,我当时很不理解厂家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设计,感觉既不美观,又不实用。然而直到我见到实车之后,我的观点竟然改变了。中华V5的整车做工相当不错,中控面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晃眼,如果它的外形设计能够再活泼一点就更好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毕竟在我眼里宝马X1就不太好看。
● 车身尺寸对比:比亚迪S6最大、中华V5最小
车身尺寸对比 | ||||
车身尺寸 | 长(mm) | 宽(mm) | 高(mm) | 轴距(mm) |
奔腾X80 | 4586 | 1820 | 1695 | 2675 |
比亚迪S6 | 4810 | 1855 | 1725 | 2720 |
传祺GS5 | 4732 | 1854 | 1680 | 2710 |
哈弗H6 | 4640 | 1825 | 1690 | 2680 |
全球鹰GX7 | 4541 | 1833 | 1700 | 2661 |
瑞风S5 | 4475 | 1840 | 1680 | 2645 |
陆风X5 | 4568 | 1855 | 1710 | 2660 |
中华V5 | 4405 | 1800 | 1627 | 2630 |
● 外观前后钣金工艺对比

紧接着我们就来聊聊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钣金做工。之所以要对这方面进行对比,并不是因为我们对于自主品牌车型存有偏见,而是因为许多自主厂家在装配工艺方面的确还不足以和合资大厂媲美,有些差距甚至一眼就能看出。当然,有些自主厂家的进步也是相当明显的,非常值得鼓励。还有一些车型是借助于成熟的合资车型平台研发而来,所以在装配工艺方面也表现不俗。
◆ 奔腾X80:当之无愧同级标杆

首先接受评判的奔腾X80就是基于成熟车型马自达6的平台衍生而来,有了多年合资的背景,装配工艺可以说是奔腾的强项了。无论是从整体视觉感官,还是实际测量,奔腾X80的钣金工艺都当之无愧是这八款车中最好的,而且完全不输于同价位任何一款合资车。我们分别选取了发动机舱盖与左右翼子板以及后备箱盖八处接缝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奔腾X80前部接缝在3.5-4mm之间,左右两侧最大误差基本在0.5mm左右;后备厢处的接缝基本在5mm左右,误差均在0.5mm之内,这样的表现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同级标杆了。
◆ 比亚迪S6:装配工艺进步明显
比亚迪近两年在工艺方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辆S6的装配工艺就得到了编辑部同事的一致认可,整体做工感觉比刚上市时的第一批车好很多。如今这辆车不再只是单纯的模仿,做工也基本达到了同价位合资车的水准,各个部件之间的接缝均匀程度甚至超过了价位更高的传祺GS5。
◆ 传祺GS5:没能达到预期

可能是因为价格最贵的原因,所以我们之前对传祺GS5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实测结果GS5却没能够达到同级最高水平。前部接缝左右误差较大,尾部的接缝还算令人满意,综合来看,GS5的车身装配工艺在自主车型中仍然算比较不错的,只不过还算不上最好。
◆ 哈弗H6、全球鹰GX7、瑞风S5:水平相当、表现平平

作为一名大家熟知的老牌选手,哈弗H6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长城汽车在装配工艺方面并非强项。在我们测量的几处细节,哈弗H6的前后接缝分别为4mm和5mm左右,上下左右的差距也在1-2mm之间,水平与全球鹰GX7相当。

全球鹰GX7在这一环节的表现一般,看不出明显瑕疵,但也没有任何精致的感觉。经过实际测量,它的发动机舱盖处接缝误差在0.3-1mm之间,尾灯处接缝误差也在1-2mm之间,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瑞风S5的表现同样如此,装配工艺只能达到将将及格的水准,甚至从数据上来看比哈弗H6和全球鹰GX7还要逊色一点。
◆ 陆风X5:八款车中排名垫底


接下来登场的陆风X5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与奔腾X80形成了鲜明对比,参差不齐的接缝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中我们量取的发动机舱盖与左右翼子板的两组接缝误差均在1mm以上,整体缝隙比X80几乎大1mm,左右尾灯处的两组缝隙差值更是达到了2mm以上!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拿到的这辆测试车尾窗上方的扰流板处更是出现了凹凸不平的现象,希望只是个例。陆风汽车在创新及产品设计能力上的确值得很多厂家学习,然而在产品制造以及装配工艺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中华V5:做工不错,仅次于奔腾X80
论做工方面,我们一致认为中华V5是这八款车中仅次于奔腾X80的选手。从外观来看,中华V5也给人比较精致的感觉,车身各个部件之间的缝隙十分均匀,大部分误差都在1mm之内,发动机舱盖与翼子板之间的接缝误差仅为0.5mm。
● 小结:
车身接缝对比(单位:mm) | ||||||||
测量部位 | 发动机舱盖与前翼子板 | 后备厢盖与车身 | ||||||
左前 | 左后 | 右前 | 右后 | 左上 | 左下 | 右上 | 右下 | |
奔腾X80 | 3.9 | 3.6 | 3.92 | 3.39 | 5.03 | 4.8 | 4.63 | 5.17 |
比亚迪S6 | 4.51 | 4.1 | 4.25 | 4.26 | 3.82 | 4.66 | 4.45 | 3.87 |
传祺GS5 | 3.38 | 4.19 | 4.75 | 3.77 | 5.46 | 5.85 | 5.06 | 5.23 |
哈弗H6 | 3.5 | 4.05 | 4.36 | 4.18 | 3.56 | 4.25 | 4.14 | 5.19 |
全球鹰GX7 | 4.7 | 4.05 | 3.73 | 3.72 | 4.85 | 4.82 | 3.88 | 3.57 |
瑞风S5 | 3.63 | 4.85 | 3.69 | 4.18 | 4.11 | 5.06 | 3.5 | 4.75 |
陆风X5 | 4.13 | 4.04 | 5.17 | 5.22 | 5.85 | 5.51 | 3.66 | 3.16 |
中华V5 | 4.37 | 4.8 | 4.06 | 4.29 | 3.96 | 4.22 | 4.36 | 3.92 |
以上数据比较多,相信大家也没有耐心仔细研究对比。经过讨论之后,我们挑选了每款车的八处缝隙进行测量,虽然以上数据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多少有些代表性。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有些车型部分零部件之间的缝隙比其它车型大,但并不代表装配工艺就一定差。例如传祺GS5的后备厢盖接缝处的缝隙在这八款车中算是比较大的,但由于整体缝隙很均匀,所以评判结果也属于良好水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电动天窗+车窗控制方式
此次我们找来的八辆车中有两辆(哈弗H6和瑞风S5)是不带天窗的版本,在接下来的天窗尺寸对比环节,我们将会采用之前拍摄的其它版本做展示。
◆ 奔腾X80:四门车窗一键升降并支持遥控升降


奔腾X80的四门车窗均带有一键上下功能,而且支持钥匙遥控升降,如果锁车后发现有车窗没有关闭可以通过钥匙直接遥控升窗,上车之前也可以提前遥控降窗来通风散热,非常实用。而X80的天窗也带有一键开闭功能,可谓非常厚道。
◆ 比亚迪S6:主驾驶一键下降



比亚迪S6向来以配置吸引人,但或许是受到日系造车理念的影响,它只有主驾驶车窗支持一键下降功能,其它车窗包括天窗都必须长按才能完全开闭。
◆ 传祺GS5:主驾驶一键升降,可遥控主驾驶车窗和天窗


传祺GS5只有主驾驶车窗可以进行一键升降,遥控升降车窗只针对主驾驶,其余车窗则不能,这不免让我感觉有些鸡肋,毕竟下车之前驾驶员最容易忘记关闭的是其它车窗,而不是主驾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天窗也可以随主驾驶车窗进行遥控关闭,这是其它车型不具备的。
◆ 哈弗H6:主驾驶一键升降


哈弗H6的车窗控制比较简单,只有主驾驶带一键升降,并且不带任何遥控功能,这和大多数日系车的风格相似,实用性一般。
◆ 全球鹰GX7:主驾驶一键升降,其它一键下降,主驾驶车窗支持遥控升降


全球鹰GX7也是只有主驾驶车窗带有一键升降功能,其它车窗只支持一键下,而升窗则需要长按。与GS5相同,GX7也是只有主驾驶车窗可进行遥控升降。
◆ 瑞风S5:主驾驶一键下降,不易操作


瑞风S5的车窗控制方式最为简单,就连主驾驶车窗也只有一键下降功能,而且它没有设置挡位,所以很不好用,经过我们多次刻意操作,一键下降的成功率也仅有一半左右。
◆ 陆风X5:主驾驶一键升降,四门车窗可遥控升窗


陆风X5只有主驾驶车窗带有一键升降方式,其它车窗均需长按才能完成升降动作。另外,长按钥匙的锁车键也可以进行遥控升窗,只是没有遥控降窗的功能。它的天窗可开启尺寸为735×320mm,具有一键开闭功能。
◆ 中华V5:主驾驶一键下降,四车窗可遥控升窗


中华V5也只有主驾驶车窗支持一键下降,然而它的钥匙却有遥控升窗功能,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这款车的天窗可开启面积为715×355mm,支持一键开闭。
车窗控制方式对比 | ||
车窗控制 | 车窗控制方式 | 钥匙遥控车窗方式 |
奔腾X80 | 四门一键升降 | 四门遥控升降 |
比亚迪S6 | 主驾驶位一键下降 | 无 |
传祺GS5 | 主驾驶位一键升降 | 主驾驶位和天窗可遥控开关 |
哈弗H6 | 主驾驶位一键升降 | 无 |
全球鹰GX7 | 主驾驶位一键升降、其它一键下降 | 主驾驶位遥控升降 |
瑞风S5 | 主驾驶位一键下降,但不好用 | 无 |
陆风X5 | 主驾驶位一键升降 | 四门遥控升窗 |
中华V5 | 主驾驶位一键下降 | 四门遥控上升 |
● 小结:
从这个环节的使用便利性来看,奔腾X80表现最为出色,其次是陆风X5,功能最少的是比亚迪S6和瑞风S5,其中瑞风S5的按键手感又表现最差,最终排名垫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车门密封条+车门材质
我们简单对比了一下车门密封条,发现8款车型均采用了内外整圈双层密封条的方式,从而保证车门关闭之后的密封性。当然了,关于车辆的隔音效果,我们后续文章中会有单独的噪音测试环节,敬请关注。
◆ 奔腾X80:做工虽好,但用料一般

门板往往是部分汽车厂商节省成本的地方,在这方面奔腾X80整体用料和做工虽好,但门板材质却表现得中规中矩,它采用钢板焊接的分体式车门,内侧门板上下均使用大面积硬塑料进行覆盖,只有胳膊肘能够接触到的区域采用了软性材质覆盖。
◆ 比亚迪S6:做工不错,但贴近扶手区域依然使用硬塑料

比亚迪S6在这方面的用料有点不尽如人意,除了扶手,其它全部采用的是硬塑料材质,好在装配工艺不错,没有给人留下低档的感觉。
◆ 传祺GS5:整体表现不错

传祺GS5是几款车中表现不错的,上部和中部区域都采用橡胶材质,不同的是中部扶手区域更加柔软,触感更好。
◆ 哈弗H6:用料同级最好

哈弗H6采用的分体式车门,内侧门板用料比较厚道,紧贴扶手区域采用一层模拟打孔样式的皮革包裹,并带有红色缝线,触感不错。上部应用的是橡胶搪塑工艺,比起普通的硬塑料触感更好。哈弗H6在这方面的整体表现要强于大部分对手。
◆ 全球鹰GX7、瑞风S5:表现平平,同级标准水平

全球鹰GX7采用的也是分体式车门,焊接区域比较整洁。内侧门板黑色区域为硬塑料,米色区域由软性材质包裹,做工比较整齐。

与陆风X5相同,瑞风S5的车门上下两部分也采用的是焊接方式,内侧采用黑色塑料覆盖,橙色部分为软性材质,整体用料一般。
◆ 陆风X5:用料、做工有待加强

陆风X5在车身用料和做工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它的车门由两块钢板焊接而成,内侧门板的面料几乎全部被硬塑料覆盖,尽管靠近扶手的部位表面添加了一层薄薄的软性材质,但触感依然偏硬。
◆ 中华V5:中部采用织物面料,触感不如皮革

中华V5的门板扶手和紧贴扶手的区域采用的都是织物面料,做工不错但触感一般。上部黑色区域为橡胶材质,触感稍硬,下部不出意外地采用了塑料材质。
● 小结:
在车门密封条以及车门材质方面,八款车可谓平分秋色,在用料方面同价位自主车型与合资车型并无太大差距,甚至有些自主车型的用料更加厚道,只不过有些车型的装配工艺还有待加强。
● 第一篇静态对比总结:
以上项目排名(从左至右名次由高到低):
车身尺寸对比:比亚迪S6、传祺GS5、哈弗H6、奔腾X80、陆风X5、全球鹰GX7、瑞风S5、中华V5。
钣金工艺对比:奔腾X80、中华V5、比亚迪S6、传祺GS5、哈弗H6、全球鹰GX7、瑞风S5、陆风X5。
车窗控制对比:奔腾X80、陆风X5、中华V5、传祺GS5、全球鹰GX7、哈弗H6、比亚迪S6、瑞风S5。
车门材质对比:哈弗H6、传祺GS5、中华V5、奔腾X80、全球鹰GX7、瑞风S5、比亚迪S6、陆风X5。
从几项静态对比来看,奔腾X80在装配工艺和整体做工方面都有着上佳表现,遥遥领先对手,只不过它在车门内侧没有使用太多软性材质,从而缩小了其它对手与它的差距。表现第二的就要数中华V5了,除尺寸偏小之外,它在用料和做工方面都表现出色,不输于合资品牌。传祺GS5在以上对比中排名第三,装配工艺和用料与中华V5不相上下,只不过它的价位比对手更高,所以静态方面的性价比一般。哈弗H6与比亚迪S6都是这个级别的老牌选手,其中哈弗H6在用料方面更为厚道,而比亚迪S6尽管用料一般,但装配工艺进步明显,所以二者并列第四。全球鹰GX7、瑞风S5在以上几个项目中均表现平平,并列第五。陆风X5尽管设计风格和部分配置比较抢眼,但整体装配工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终在第一篇静态对比中排名垫底。